离"九三阅兵"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,被外媒称为"航母杀手"的神秘武器,是否会在这次盛大阅兵中正式亮相,成了媒体最为关注的重点。 有消息透露,此次阅兵将展示"高超声速等新型作战力量",所有参阅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。 而东风-27在最初亮相时,射程超过了5000公里、末端攻击速度达15马赫的超级武器,这种实力就或许能成为美航母的噩梦。 神秘面纱下的超级武器 东风-27最早出现在2021年的时候就被西方媒体注意到,当时美国国防部在年度中国军力报告中提到,但当时没有引起过多的反应。 然而两年后一份泄露情报文件却让这款武器瞬间成为全球焦点。
据泄露的2023年2月28日美军J-2情报简报显示,就在三天前的2月25日,中国成功测试了DF-27导弹,飞行时间12分钟,航程达2100公里,报道中描述该款导弹搭载了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。 这个数据在当时一直被认为是夸张,吹牛!毕竟从这数据来看,从中国西部发射的一枚导弹,在15马赫的极速下,精准命中2500公里外南海的移动目标。 怎么想怎么夸张!
后来中国东风-27的成功试射彻底让西方按了静音件。但这还不是东风-27最可怕的地方。 众所周知,传统的反导作战分为三个阶段:助推段、中段和末段拦截。 美国的反导弹系统也是基于这个基础进行拦截,美军的"宙斯盾"防御体系被誉为世界最先进的海基反导系统,每套造价高达2亿美元。 这套系统通过AN/SPY-1相控阵雷达和"标准"系列导弹,构建了一道看似坚不可摧的防护网。
但在美军自己预测的拦截东风系统中,成功率并不高。面对高超音速导弹的威胁,即使是最新升级的宙斯盾基线9系统也显得力不从心。 东风-27采用了先进的高超音速滑翔弹头,能够在大气层内进行无规律机动飞行。 与传统弹道导弹的抛物线轨迹不同,这种"水漂弹"的飞行路径几乎无法预测。
东风-27的高超音速滑翔弹头在中段就开始进行大幅度机动,让中段拦截的"标准-3"导弹失去目标。 而到了末段,15马赫的攻击速度让"爱国者-3"这样的末段拦截系统也只能望洋兴叹。 即使"宙斯盾"系统设置为全自动模式,从发现目标到发射拦截弹,整个过程最快也需要1秒时间。但对于以15马赫速度飞行的东风-27来说,1秒钟就能飞行5公里。 这样的时间差,足以让任何拦截努力都变成徒劳。
从区域拒止到全球威慑的质的飞跃 东风-27的出现无疑是标志着中国 区域拒止能力快速发展和大幅度跨越,上次引起这么大动静的还是 东风-21D。 东风-21D反舰弹道导弹,融合了中国在弹道导弹技术、精确制导系统、目标识别和跟踪能力等多个技术领域的综合突破。
它采用了先进的机动再入弹头技术,能够在大气层内进行机动飞行,提高了突防能力。导弹配备了复合制导系统,结合惯性导航、卫星导航和末段主动雷达制导等多种方式。 它的出现曾被誉为"改变海战规则",其射程范围确实超越了传统舰载机的作战半径,首次将美军航母推出了第一岛链。
随后,东风-26的4000-4800公里射程进一步将威胁范围扩展到第二岛链,而这次东风-27的8000公里射程,可以直接威胁到澳大利亚的达尔文和安伯利军事基地。 从东北地区发射,甚至可以覆盖美国西海岸的重要军港。 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射程数字游戏,而是战略威慑范围的根本性改变。
中国超高音速导弹的不断升级,迫使美国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导联部署,在关岛部署更多的"萨德"反导系统和"标准-3"拦截弹,甚至考虑将陆基"爱国者"系统搬上军舰。 但这些应对措施的成本远远超过了中国导弹的制造成本。
一枚"标准-3"拦截弹的成本超过3000万美元,而据估算东风-26的单发成本仅为1000万美元左右。 更边说为了提升拦截率你不可能只发射一枚拦截导弹,但如果发射三四枚,那么成本将完全顶不住。 这种不对称的成本交换,也会让美军在未来的军备竞赛中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。
如今的现代海战已经从单纯的平台对抗转向体系对体系的较量。 在即将到来的9.3阅兵中,除了传统武器装备,还将展示"无人智能、水下作战、网电攻防"等新型作战力量。这些看似独立的装备,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作战体系。 以"虎鲸"无人艇为例,满载排水量500吨,航速42节,续航能力超4000海里,可携带导弹和无人机。
这样的无人平台不仅可以执行侦察任务,还能作为前沿的火力节点,为东风-27提供实时的目标数据。 中国的海上侦察能力建设参考了苏联的经验,让军舰、潜艇、轰炸机搭载重型武器,航母舰载机负责防空保护,为导弹打开安全通道。这种"体系化作战"的理念,正是东风-27能够发挥最大威力的根本保障。
面向未来,和平发展始终是主题,但拥有保卫和平的实力同样重要。 东风-27等先进武器的存在,不是为了挑起冲突,而是为了维护地区稳定,让任何潜在的威胁都三思而后行。 正如那句话所说:"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,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。" 这或许正是东风-27最大的战略价值所在。
富利证券-配资入门炒股-互联网龙头股排名-郑州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